您定制的智能化個性化氣象服務 即將“發貨”!
近日印發的《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及《“十四五”公共氣象服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公共氣象服務將探索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式服務,為人們提供高質量服務。
《規劃》還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目標,以及具體天氣預報準確率提升指標,如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將從85.9%提升到90%、24小時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從89%提升到92%等等。
探索開展基于場景的個性化、定制式氣象服務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天氣”公眾氣象服務品牌,能基于用戶所在位置,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笆奈濉逼陂g,氣象部門還將開展用戶畫像管理的精細智能化氣象服務,探索利用網絡機器人等提供個性化、定制式服務,讓公眾隨時可以便捷獲取所需的氣象服務。
“我們將探索開展基于場景,定制式、個性化的氣象服務,拓展氣象服務渠道,為百姓美好生活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敝袊鴼庀缶謶睖p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志華說,“十四五”期間,氣象服務將逐步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為老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更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按照《規劃》,氣象部門將下大力氣做好這幾件事情:
打造“自動氣象觀測和智能網格預報+氣象服務”業務體系,為各行各業提供氣象服務數字化接口、插件和圖層,為老百姓享受高品質的數字生活、智能生活提供支撐;
建設公眾氣象服務融媒體平臺,提供覆蓋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多元化需求的氣象服務,為公眾運動、康養、旅游等提供全方位氣象服務;
促進服務智能化。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形成氣象服務需求智能感知、服務定制供給能力,以用戶為核心,實現用戶畫像管理,提供基于用戶位置和應用場景的氣象服務。
發展天氣雷達、氣象衛星等先進觀測技術裝備
監測精密,這是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基礎。
我國利用高精尖的天氣雷達、氣象衛星等,對全球天氣變化進行精密監測。我國氣象衛星在國際上走在前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分鐘可以獲取1張圖像,對臺風能夠連續觀測。
《規劃》提出,將發展天氣雷達、氣象衛星等先進觀測技術裝備,促進陸??仗煲惑w化,開展精密氣象監測。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曹曉鐘介紹,目前我國氣象部門已有224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組成的國家天氣雷達網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基本解決了臺風、暴雨等大范圍氣象災害防御和大江大河防洪減災監測需要?!笆奈濉逼陂g,計劃增補49部新一代天氣雷達,在局地突發性中小尺度氣象災害頻發區,計劃再補充建設336部X波段天氣雷達,構成大小雷達高密度協同觀測網。
“未來氣象部門對局部中小尺度天氣預測的能力將大大提高?!辈軙早娬f。
從1988年開始至今,我國已發射19顆氣象衛星,在軌運行8顆,其中極軌衛星3顆、靜止衛星5顆?!笆奈濉逼陂g,計劃發射7顆衛星,包括靜止衛星3顆、極軌衛星4顆。今年已經成功發射了2顆衛星。
截至目前,121個國家有風云氣象衛星的用戶。
11月22日,在寒風暴雪中,黑龍江省湯原縣氣象局業務人員測量學深,為觀測提供有力保障。 王朦拍攝
到2025年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將提升到90%
《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的具體指標:
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將從85.9%提升到90%;
24小時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從89%提升到92%;
24小時臺風路徑預報誤差從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
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從38分鐘提前到45分鐘;
全球數值天氣預報可用預報時效從7.8天延長至8.5天等。
準確率提高的背后是有強大技術力量支撐。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數值預報模式為核心技術,從零時刻到月、季、年,從中國區域到全球范圍的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體系,涵蓋基本氣象要素、災害性天氣和氣候事件及其影響預報等。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改進中國區域高分辨率數值模式,建立全國1公里、局部達到百米級分辨率,逐小時更新的快速循環同化預報系統?!敝袊鴼庀缶诸A報與網絡司副司長金榮花說。(李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