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所長應國家所需 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舉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展望”線上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展望未來發展方向。面對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無限機遇,香港應如何發揮優勢,以香港所長應國家所需,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資深會員黎晨。
記者:今年9月,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總排名較今年3月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位。在全球經濟受到疫情沖擊的大環境下,香港營商環境依然優勢明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始終穩固,其原因是什么?
黎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其核心競爭力在于通過提供世界一流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來高效、穩健地聯結中國市場與全球商業網絡。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香港在法律體系、稅收政策、監管效率、市場開放程度等方面已建成世界一流的制度體系、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是跨國公司深耕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公司“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理想平臺。
過去這兩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香港也經受了嚴峻的短期沖擊,需要直面長期以來累積的一些結構性矛盾。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基礎是非常穩健的。內地企業的快速成長為香港資本市場的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為香港金融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記者: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處理全球約75%的人民幣結算業務。鞏固提升離岸人民幣中心,對香港來說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又能發揮怎樣的獨特作用?
黎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6月,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在第五位,人民幣支付金額占所有貨幣支付金額的2.5%。隨著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長以及中國在全球貿易和投資比重持續上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各個層面中的使用程度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樞紐,這是制度安排、市場力量和政策設計共同演化的結果,也是香港相對于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之一。隨著中國內地繼續推動金融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將會在市場規模、產品范圍、市場參與者群體、規則機制建設等多個層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香港擁有成熟的法治體系,具備符合國際標準的市場規則機制和高水平專業人才,同時又符合中國金融開放安全可控的要求,在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著獨特的戰略價值。未來,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和功能有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強化。
記者:近年來,香港綠色金融發展迅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香港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和綠色轉型?
黎晨: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和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將頂層政策設計和地方試點創新相結合,在綠色金融和可持續投資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增長。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累計發行貼標綠色債券已達1.4萬億元,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的目標和定位。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香港市場的優勢在于擁有大量的國際投資者、完善的市場基礎設施和高標準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披露。未來香港發力的重點應是充分發揮其國際化“超級中介人”的作用,為國際投資者購買中國綠色金融產品提供通道和平臺,并在此過程中積極參與推動綠色金融產品標準的制訂和市場規則機制的對接。同時,將符合國際標準的綠色評核認證機制與內地市場的實踐探索結合起來,減少國際投資者與中資發行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支持綠色金融產品創新。
記者: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深化并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香港應如何對接好“十四五”規劃,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黎晨:“十四五”規劃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浉郯拇鬄硡^是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內大循環和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橋梁作用的最佳切入點。這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新機遇,也需要香港進一步探索更好地以自身所長配合國家所需。
香港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比如通過政策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為中國企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下的產業升級與國際化發展提供更豐富和有效的金融、法律與貿易服務支持,同時在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中更好為國內外投資者搭建融入中國雙循環格局的通道與橋梁。
一方面,香港應把握好科技金融發展的新空間。香港擁有多所亞洲頂級的研究型大學,具備依托內地市場吸引全球優秀科技人才的基礎和實力。在中央大力推動自主創新的背景下,香港金融業應探索如何進一步在大灣區加速打造國際化、全周期、廣覆蓋的產業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增強金融對科技企業的擇優扶植能力。
另一方面,香港應把握好跨境金融合作和財富管理的新動能。國際投資者購買中國優質資產的潛在需求巨大,而中國投資者對財富持有多元化和海外投資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未來,隨著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化,跨境金融業務將會快速發展。香港可以通過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化合作,來實現跨境金融服務市場的穩步擴容,推動大灣區金融業的互聯互通和分工協作,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10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