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百舸爭流千帆競 百花齊放滿園春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系民生的幸福指標。山南市加快構建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所帶來的紅利是群眾幸福感不斷攀升的一大源泉。
家住澤當的拉姆退休后,一直是山南市體育場和圖書館的???。她說:“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傍晚到體育場跳廣場舞。每到周末,我還會帶著孫子去圖書館看看書,跟家里人去看看電影,退休生活過得充實又幸福?!?/p>
5年來,山南市不斷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批批文化基礎設施建了起來,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動熱了起來,一個個特色文化品牌亮了起來,群眾的文化生活不斷得到滿足。
公共文化連線成網
2020年9月11日,山南博物館正式開館,館藏文物4000余件,文物數量居全區地市級博物館之最;山南市在全區率先探索和實施市、縣(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和“你讀書、我買單”精準閱讀推廣活動;積極開展“山南文化大講堂”公益講座、“同心筑夢”盲人閱讀推廣活動;邊境村居新增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65個,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乃東、扎囊、貢嘎、曲松、瓊結5縣(區)文化活動中心設立動漫體驗空間;“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基層服務點建設”項目為全市鄉鎮、村居配置了數字設備,率先在全區實現鄉村數字文化全覆蓋……
一件件具體的實事,交織成一張覆蓋城鄉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網,一個觸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經融入普通群眾的生活。
2016年,山南市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加查等7個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被評定命名為“三級文化館”,由此建成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向群眾提供“陣地+流動+數字化”服務,保障了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文化精品碩果累累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5年來,山南市制定出臺《山南市文藝創作扶持與獎勵辦法》《山南市“雅礱文學藝術獎”評選獎勵辦法》,激發全市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激情,一批批精品文藝創作不斷涌現。
抗擊疫情主題歌曲《風雨過后是陽光》,影像制品《藏源山南》,實景劇《瓊結·達娃卓瑪》,扎囊氆氌文化節、加查達布核桃節等特色文藝活動,為更多的人認識山南、了解山南、走進山南開啟了一扇窗戶。
不僅如此,貢嘎克西木雕入圍“大運河文旅季暨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國家級非遺項目瓊結縣久河卓舞《山南鼓舞》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獎”,這些文化精品讓山南文化成果閃耀全國。
山南市還出版發行《山南當代文學叢書》《山南當代優秀藏文書法選集》等書刊,挖掘打造《雅礱春潮》等一批文藝精品,出版《藏源山南》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影像制品。
一個又一個文化碩果凝聚著藏源文化的悠久歷史,展示著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智慧力量。
保護傳承態勢良好
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山南市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基礎。
山南市充分挖掘非遺項目,各級財政投入資金對雅礱扎西雪巴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業余藏戲隊進行保護扶持,建成民間業余藏戲隊、卓舞隊、民間歌舞項目傳習所。編輯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山南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拍攝錄制《山南傳統藏戲集錦》等40項非遺項目短視頻宣傳片。實施瀕危文化遺產項目普查保護工作,建立非遺數字資源庫,完成全市古籍普查登記,共登記珍貴古籍3070函,其中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8函。
山南市與北京服裝學院、湖北邁亞毛紡公司合作,開發“雅魯藏布”非遺系列服飾70套284件,并參加“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藏醫藥浴療法傳承人明珠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4名工藝美術從業者榮獲“自治區第二屆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如今,山南市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文化保護傳承格局正在形成,文化事業發展態勢良好。
文化產業遍地開花
文化產業是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競爭力具有特殊意義。
5年來,山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制定出臺《山南市文化五年發展規劃(2018年-2020年)》《山南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完成全市文化產業統計,建立了民族手工業企業庫,全市民族手工企業(合作社)登記備案174家;投入文化產業扶貧資金630萬元,扶持19家民族手工業(合作社),帶動107戶農牧民增收。
山南市完成了市、縣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及命名工作?,F有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8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家、縣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4家。5年來,文化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勁頭。
文化產業帶動就業增收成效日益突出。2020年,山南市16個非遺工坊安排就業人員557人,帶動群眾增收257.61萬元,全市33家文化企業(合作社)解決貧困戶群眾就業224人。
如今,在競相發展的文化大舞臺上,雅礱文化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發揚青藏鐵路精神,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2006年,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全線勝利建成通車。[詳細] -
網評:銘記孔繁森精神 在賡續紅色血脈中開拓前行
27年前的11月29日,一位黨的好干部在完成新疆塔城考察邊貿工作后返回西藏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詳細] -
寶“藏”故事丨西藏農牧民學習新技能 邁向新生活
茶園負責人陳偉介紹,茶園項目共流轉農牧民土地1220畝,主要生產烏龍茶、白茶等,長期帶動雪瓦卡村32名群眾在本地就業,農牧民每人每月工資6000元。[詳細]